【記者林明佑/鹿港鎮報導】由臺灣工藝之家協會顧問陳永芳在臺灣推動各地巡迴的「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於今(22)日起至6月23日止在鹿港公會堂展出,展示了臺灣歷史上的科舉制度,包括進士的考試過程、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們對社會的貢獻,鹿港鎮公所文化所所長王廷揚代表許志宏鎮長歡迎青年學子及社會大眾踴躍觀展,認識臺灣古代科舉制度的實施歷程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臺灣工藝之家協會顧問陳永芳在臺灣推動各地巡迴的「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今天起至6月23日止在鹿港公會堂展出,鹿港鎮公所文化所所長王廷揚代表許志宏鎮長歡迎青年學子及社會大眾踴躍觀展。(記者林明佑翻攝)
▲臺灣工藝之家協會顧問陳永芳在臺灣推動各地巡迴的「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今天起至6月23日止在鹿港公會堂展出,鹿港鎮公所文化所所長王廷揚代表許志宏鎮長歡迎青年學子及社會大眾踴躍觀展。(記者林明佑翻攝)

鹿港鎮公所文化所所長王廷揚表示,臺灣進士專題展在鹿港公會堂是國內巡迴展的第15站,展覽主題與鹿港人文歷史有相當淵源,在地著名的丁家古厝即是丁壽泉進士的生活居所,至今仍保留清代建築風貌,深具文化價值,歡迎大家參觀展覽之餘,順遊丁家古厝,實地感受古代進士大族的人文風采。

▲臺灣進士專題展在鹿港公會堂是國內巡迴展的第15站,展覽主題與鹿港人文歷史有相當淵源。(記者林明佑翻攝)
▲臺灣進士專題展在鹿港公會堂是國內巡迴展的第15站,展覽主題與鹿港人文歷史有相當淵源。(記者林明佑翻攝)

自清康熙24年(西元1685年)開始,臺灣士子陸續渡海到中國參加鄉試、會試,直到光緒29年(西元1903年)汪春源成為臺灣最後一位文科進士,這前後超過200年的歷史中,臺灣共考取了33位文科進士。其中,彰化籍就佔了8位,包括曾維楨、蔡德芳、施炳修、丁壽泉、蔡壽星、丘逢甲、施之東、李清琦等,展現了彰化地區文風鼎盛、人文薈萃的深厚文化底蘊。

▲本次展覽將於鹿港公會堂展出後巡迴至溪湖高中設展,期盼讓更多青少年深入了解古代科舉制度促進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的脈絡緣由。(記者林明佑翻攝)
▲本次展覽將於鹿港公會堂展出後巡迴至溪湖高中設展,期盼讓更多青少年深入了解古代科舉制度促進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的脈絡緣由。(記者林明佑翻攝)

鹿港在地文科進士以丁壽泉最為著名,其為鹿港丁協源家族先祖丁克家的第六子,中進士後曾擔任彰化白沙書院山長,而今鹿港中山路丁家大宅仍保留當年的建築古貌,相當值得走訪。

而這些進士在不同時期對臺灣的教育、文化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此次「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不僅展示了這段歷史,也向觀眾呈現了彰化在臺灣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透過這次展覽,觀眾能更深入了解臺灣古代科舉制度的實施歷程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並體會彰化這片土地上曾經孕育的文學與文化精神。

本次展覽將於鹿港公會堂展出後巡迴至溪湖高中設展,期盼讓更多青少年深入了解古代科舉制度促進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的脈絡緣由,使大眾知曉科舉文化的歷史地位及政經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