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明佑/永靖鄉報導】當傳統的「永靖謝平安」感恩慶典,遇上尖端的AI生成藝術與科技雷雕時,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彰化縣福德國小跳脫傳統框架,將閱讀在地文化、食農教育、AI科技與藝術創作完美融合,規劃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跨領域主題課程。繼日前在資訊課中運用AI工具生成「永靖謝平安」主題圖像後,今(13)日,13位學生在校長及師長的引領下,前往田尾科技教育中心,親手將自己的AI創作雷射雕刻成獨一無二的「謝平安小夜燈」,用科技點亮了傳統節日的感恩之心,更實現了自己的創作夢想。

▲在資訊課堂上,學生們化身為小小設計師。在蕭佩真老師的指導下,他們首次嘗試運用AI生成式工具,將自己對「謝平安」的感恩、對豐收的想像,轉化為一幅幅充滿創意的數位圖像。(圖/福德國小提供)
▲在資訊課堂上,學生們化身為小小設計師。在蕭佩真老師的指導下,他們首次嘗試運用AI生成式工具,將自己對「謝平安」的感恩、對豐收的想像,轉化為一幅幅充滿創意的數位圖像。(圖/福德國小提供)

福德國小這項創新課程始於「5號餐桌上的的真相」課程,引導學生反思食物浪費、珍惜資源。隨著永靖在地傳統節日「謝平安」慶典的臨近,課程觸角順勢延伸,將惜食的感恩之心,擴展至對天地、神明與農民的感謝。在學校校訂課程架構下,導師蕭佩真老師於日前的資訊課中,指導學生使用AI生成式工具,將自己對「謝平安」的理解與感恩之情,轉化為具體的視覺圖像。學生們在課堂上熱烈分享自己的AI創作理念後,於今(13)日,滿懷期待地帶著自己的數位作品,前往田尾科技教育中心。

▲帶著自己的數位創作檔案,13位學生在校長及師長的引領下,驅車前往田尾科技教育中心。中心的老師熱情地迎接他們,並介紹即將把他們的「夢想」變為現實的神奇工具——雷射雕刻機。(圖/福德國小提供)
▲帶著自己的數位創作檔案,13位學生在校長及師長的引領下,驅車前往田尾科技教育中心。中心的老師熱情地迎接他們,並介紹即將把他們的「夢想」變為現實的神奇工具——雷射雕刻機。(圖/福德國小提供)

福德國小校長卓鴻賓表示,此次活動是學校推動「精緻教育」目標的具體實踐。學校致力於發展創新的校訂課程,透過規劃跨領域統整式主題,採用PBL(問題導向學習)模式,讓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他指出:「這堂課串聯了食農、環境、閱讀、資訊AI與藝術五大領域,學生不僅學會了操作AI工具,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如何運用新科技來詮釋、傳承自己的在地文化。這就是我們希望培養的,能帶著走的真實能力。」卓校長也特別感謝田尾科技教育中心提供專業的設備與師資,中心致力於推廣科技素養,提供豐富的實作資源,協助學生縮短「從想像到實踐」的距離,將創意具象化。

▲學生們屏氣凝神地圍在雷雕機旁,看著雷射光束精準地在壓克力板上移動,將他們在電腦中設計的AI圖像,一筆一劃地雕刻出來。這個「從數位到實體」的過程,讓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驚呼連連。(圖/福德國小提供)
▲學生們屏氣凝神地圍在雷雕機旁,看著雷射光束精準地在壓克力板上移動,將他們在電腦中設計的AI圖像,一筆一劃地雕刻出來。這個「從數位到實體」的過程,讓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驚呼連連。(圖/福德國小提供)

「看到AI生成圖像的那一刻,孩子們的眼睛都在發光;但今天,看到雷雕機一筆一筆刻出自己的作品時,那份激動與成就感是無可比擬的。」導師蕭佩真老師感動地分享。她表示,AI工具為許多不擅長繪畫的學生打開了創作的大門,「AI生成實現了他們的創作夢想」。

▲當學生親手將雕刻好的壓克力板裝上底座,並點亮開關的那一刻,一盞盞獨一無二、別具寓意的「謝平安」小夜燈在手中發光。AI實現了他們的創作夢想,科技教育則讓他們的夢想成真,成為最棒的感恩節禮物。(圖/福德國小提供 )
▲當學生親手將雕刻好的壓克力板裝上底座,並點亮開關的那一刻,一盞盞獨一無二、別具寓意的「謝平安」小夜燈在手中發光。AI實現了他們的創作夢想,科技教育則讓他們的夢想成真,成為最棒的感恩節禮物。(圖/福德國小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