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明佑/埔鹽鄉報導】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於12月17日前接續舉辦為期三週的小鎮藝術節,今年以「迴藝共響」為題、「明日社區、藝術方舟」為概念推動中台灣小鎮藝術地方亮點,呈現中部社造創生潛力單位,啟動在地明日社造願景未來式,在串聯中部四縣市跨區跨域共創策展行動之下,10日巡迴到彰化埔鹽鄉舉辦「豐依竹食-2022小鎮藝術在大有」,邀請大家共同支持及守護在地藝術文化的推進,共振彼方、齊創在地魅力。

▲大埕口開講會VS愛上大有日常。(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提供)
▲大埕口開講會VS愛上大有日常。(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提供)

埔鹽大有是中台灣耕耘二十年之久的農村社區,長期以文化保存、環境教育、青年培育、長者為師等多元面向發展,以農村現況為根基發揚農村魅力,本次藝術節主題「豐依竹食」期待能夠從藝術節的角度切入農村,回顧大有過去至今的發展歷程,結合埔鹽小農文創品牌,擴大影響範圍,展現台灣農村的堅韌。

▲創作歌手吳志寧用音樂詮釋多元的農村面貌。(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提供)
▲創作歌手吳志寧用音樂詮釋多元的農村面貌。(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提供)

大有社區發展協會吳素秋榮譽理事長分享「豐依竹食」策展理念:「豐」意味大有擁有豐富豐饒的土地;「依」與飽含生活智慧的「長者」世代相依;「竹」以竹編、雞毛、十二婆姐、跳鼓陣、媽祖信仰等發揚大有的在地歷史文化;「食」則體現大有低碳飲食、共食共享的生活理念。

▲跨齡共創「豐的氣息:竹風箏」大地藝術。(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提供)
▲跨齡共創「豐的氣息:竹風箏」大地藝術。(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提供)

「豐的氣息:竹風箏」由在地藝術家陳健宏、沈巧玲加入竹和風的元素與民共創,佇立成為藝術節場域入口意象的大型地景藝術。本次除可細細品味大有竹風箏地景藝術外,更能積極透過五感體驗以「市集×炕窯×講座×行踏×展覽」行動,深刻品味大有社區豐富的地理歷史環境,及多樣的文化產業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