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明佑/福興鄉報導】文化部及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策辦的中臺灣社造學院和青年工作假期計畫,5日在彰化縣福興穀倉舉辦聯合結業式,共42名學員獲頒結業證書、19名學員完成工作假期計畫,聯合結業式上由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尹彙武館長、社造學院計畫主持人陳文彬副教授及社造學院顧問老師頒發結業證書,結業式上回顧社造學院課程及實習工作,隨後進行綜合座談廣納意見,學員提出興革建議,進行理念交流。

▲中臺灣社造學院-青年工作假期計畫,與臺中市石岡人家園再造協會、臺灣小鎮文化協會合作。(記者林明佑翻攝)
▲中臺灣社造學院-青年工作假期計畫,與臺中市石岡人家園再造協會、臺灣小鎮文化協會合作。(記者林明佑翻攝)

尹彙武表示,文化部統籌轄下四個生活美學館分別辦理區域型社造學院及青年工作假期計畫,深入挖掘社會議題,培育在地專業人才,完善在地支持系統。透過課程與實習,不僅更了解社造工作的內容,也激盪出社會改造的實踐方法;有些離開是另一種遇見,有些結束是另一種開始,期待學員們結業後始終保持熱情,投入地方公共事務,並與夥伴們常保聯繫、分享資源,讓中臺灣社造學院成為一個不打烊的交流平臺。

▲中臺灣社造學院歷經3個月的學程,今天在福興穀倉舉辦結業式。(記者林明佑翻攝)
▲中臺灣社造學院歷經3個月的學程,今天在福興穀倉舉辦結業式。(記者林明佑翻攝)

陳文彬分享,本次社造學院希望學員都能帶著地方的議題前來,一方面透過社造學院的課程進行學習,同時也與夥伴相互交流經驗,最終將自身所得帶入地方實踐、解決問題。學員經由社造學院的「專題你我他」分組交流,先是在「青年介入社區營造」、「地方藝文季辦理」、「社區閒置空間活化」、「公民審議與審議社造」以及「後疫情的弱勢關懷」五項題目中擇定自身最需要討論的題目,並在社造學院的顧問協助下,順利完成專題發表,也從中能看出學員的用心、努力與滿滿收穫。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尹彙武館長與中臺灣社造學院計畫主持人陳文彬副教授、顧問陳惠民副教授、盧思岳執行長、張惠蘭副教授與社團法人彰化縣好德做工行善團翁錦坤執行長合影。(記者林明佑翻攝)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尹彙武館長與中臺灣社造學院計畫主持人陳文彬副教授、顧問陳惠民副教授、盧思岳執行長、張惠蘭副教授與社團法人彰化縣好德做工行善團翁錦坤執行長合影。(記者林明佑翻攝)

111年中臺灣社造學院自8月至11月份共安排76小時研習學程,邀請榮獲文化部「社造貢獻獎(個人組)」吾鄉工作坊盧思岳執行長、「青年行動獎(個人組)」掀冊工作室劉育育共同創辦人等14組社造領域專家學者進行「社造講堂大師班」分享;隨後由榮獲「社造貢獻獎(團體組)」財團法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廖嘉展董事長,分享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社區從無到有、臻於至善的重建與推動經驗。

最後學員挑選感興趣的議題進行「專題實作」,六位經驗豐富的社造學院顧問從旁協助,深入探討包含社區閒置空間、後疫時期社區關懷、公民審議社造等當代社會議題;此外,學員也利用「社造二三事」直播平臺,與學院顧問群線上互動,探討學員在社造實務上的疑難雜症。

青年工作假期為培養青年學子對社區、土地及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媒合青年進入中城再生文化協會、石岡人家園再造協會、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及臺灣小鎮文化協會4個單位見習,從團隊理念溝通到具體社造行動,實際參與社區營造工作。

青年們分別在不同的單位參與了鈴蘭通散步納涼會籌備、石岡社區林業成果展與社造成果展的規劃與執行,加入了埔里地區纖紅蜻蜓的生態調查計畫,也與導覽員一同陪伴旅客走訪鹿港的巷弄,藉由各樣的行動實踐,一探社區經營的過程與技巧。

青年們特別於結業式上製作簡報分享工作心得,在參與得過程中實際走入地方,挖掘社區DNA,更了解自己生長土地上的人、文、地、產、景,具體而微的體驗了社造工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