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明佑/大村鄉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欣逢120周年,為展現農業科技研發、推廣及輔導的承先啟後量能與成果,規劃3主軸共12項活動,今(1)日辦理系列慶祝活動啟動記者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到場祝賀,第一場活動「水稻品種、技術及米食研發成果展」接續登場,台中農改場場長李紅曦邀請各界盛情參與。

▲台中農改場創場120週年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場長李紅曦介紹創場以來豐碩的稻作研究成果。(圖/記者林明佑攝)
▲台中農改場創場120週年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場長李紅曦介紹創場以來豐碩的稻作研究成果。(圖/記者林明佑攝)

陳吉仲說,中彰投主要產業栽培面積占全臺比例頗高,其中水稻占29%、果樹占28%,花卉類更高達59%,而台中農改場在整個120周年裡面,扮演整個農業,最重要的研究,從技術的改良到推廣,不管是自動化、機械化或病蟲害防治,對所有農民的權益息息相關。

▲李紅曦場長進行創場12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簡報,邀請各界盛情參與該場精心規劃3主軸共12項系列活動。(圖/記者林明佑攝)
▲李紅曦場長進行創場12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簡報,邀請各界盛情參與該場精心規劃3主軸共12項系列活動。(圖/記者林明佑攝)

李紅曦表示,台中農改場於1902年創場至今走過2個甲子的歲月,73年由現在的臺中市西區向上路一段附近舊址遷場至現今的彰化縣大村鄉。農改場服務轄區涵蓋臺中、彰化及南投,耕地面積、農家人口及農產產值占全臺比例均高,由低中高海拔地理的豐富環境,形成產業多元且具特色的中部農業。

▲陳吉仲主任委員(前排中)、李紅曦場長(前排右3)及各位貴賓參加12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記者會,恭賀臺中場創場120周年。(圖/記者林明佑攝)

▲陳吉仲主任委員(前排中)、李紅曦場長(前排右3)及各位貴賓參加12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記者會,恭賀臺中場創場120周年。(圖/記者林明佑攝)

李紅曦說,台中農改場是農委會轄下第一線試驗研究與推廣應用的為民服務機構,主要任務為農作物改良、栽培技術改進,並配合當前政策進行施政協力及產業輔導;因適逢台中農改場120周年,以「承先啟後的創新研發」、「落地普及的示範推廣」及「前瞻布局的研討論壇」共3個主軸加以呈現,即日起將陸續登場,活動精彩可期。

李紅曦說,第一場活動「水稻品種、技術及米食研發成果展」,將介紹農改場創場以來豐碩的稻作研究成果。在品種育成方面,早期台中65號及台中在來1號在臺灣水稻品種中深具時代意義,台稉9號及台中秈10號則一舉推升臺灣稻米品質。

李紅曦指出,近年來則育成極受產業青睞的台中194號及台中秈198號,以及加工品質出色的台中秈糯2號及台中秈197號,另並應用分子輔助育種成功育成具3個抗白葉枯病基因的台中秈199號品種,農改場亦預告6月中旬將推出一個適合食用糙米健康概念的新品種「台中200」。

李紅曦說,米食研發方面,活動現場展示即是以農改場品種製作色香味俱全的米飯、壽司、炒飯、粽子及炒米粉等米食產品,將品種的美味優點展露無遺。至於栽培技術部分,為因應韌性農業稻作產業需求,經聯合有關場試所開發智能灌溉系統,可於手機直接監看田間水位的高低,進而控制灌溉達到節水效果;另研發之稻種披覆鐵粉田間直播技術,可省去育苗的作業,且播種採無人機撒種,省時省力又均勻。

李紅曦表示,透過第一場活動展示,彰顯台中農改場二甲子以來稻作的研發成果,不論在品種、栽培及加工應用均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目前正進一步跨入智慧AI數位分身、低碳友善生產、氣候變遷韌性栽培等研究,持續為臺灣稻作產業的未來注入新的能量。